刊名:分子植物育种
主办: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主管:海南省科学技术会
ISSN:1672-416X
CN:46-1068/S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
影响因子:0.803252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农艺学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据悉,科学家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物理图谱和高密度连锁图谱,实现基因组序列图谱与物理图谱、连锁图谱的整合,绘制出毛白杨基因组精细图谱,以保证基因组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的准确性。
技术本质
如果对分子育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就会发现,分子育种很明显不能等同于转基因。利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不改变作物基因的前提下,改变其性状,或者仅仅是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筛选优良品种。有一些分子标记仅仅是测序,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本不涉及基因调控。从这些方面来看,分子育种显然不是转基因。但是在分子育种中,确实也包含基因工程。
我们知道,种是两性繁殖的产物,是种间隔离的,种间隔离并不等同于物种之间没有基因交流。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物种之间常会发生水平基因转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转基因也是一种水平基因转移。如果转入的新基因可以遗传,则会产生新的物种。若不能遗传,则不能产生新的物种。但是分子育种手段筛选出的新品种(不是新物种),它们的优良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实现基因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实现“精确育种”。[1]
种植革命
传统育种方法属於杂交育种,品种改良主要受种原变异之限制,而不同物种(species) 间之杂交颇为困难,育种成果难有大突破,「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很难再发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系指以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技术,将特定基因或性状导入缺乏此基因或特性之目标作物(target crop) 的育种方法;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可以突破种原之限制及种间杂交之瓶颈,创造新性状或新品种,亦即未来「基因革命」(gene revolution) 很可能迅速取代「绿色革命」。
今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可朝下列重点努力:创造高附加价值之转基因作物品种;育成具环保特性之抗病、抗虫及抗杀草剂等作物品种,减少农药之施用;育成具耐旱、耐寒、耐热及耐重金属等具环境忍受性之作物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代谢途径创造新花色或提高营养成分;利用植物做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药用化合物、疫苗或生物塑胶等,特殊高价值产品,提高农业产值。这些基因改造的作物品种,除具有较高产值外,更可申请品种、基因或产品专利,未来我们将进入「基因农场」(gene farming) 的时代,使农业真正迈入永续化。
重点介绍作物育种学的理论基础,作物品种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作物育种学的内容、任务和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育种学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作物的繁殖和品种类型,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第三部分基本育种方法,重点介绍常用的基本育种方法,包括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利用优势 、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和群体改良;第四部分现代育种技术,重点介绍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五部分重要育种目标性状的选育,重点介绍品质育种和抗逆境育种;第六部分品种审定和种子生产,重点介绍育种的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推广和种子生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品种选育的相关知识,能够阅读、理解和跟踪新理论和新方法,能够从事作物育种相关工作并适应作物育种发展的需求。
把关键结论直接提到前面来吧,有耐心的慢慢看全文,关于杂交和转基因。
杂交产物将两套从未合作过的基因组放到同一个细胞中,其结果的不可测和不可控性远远超过转基因产物。
必须指出,早在1992年,我国科学家就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FMCry1A融合Bt杀虫基因,并将其导入棉花,创造出单Bt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并非高深莫测的技术,科学家早就已经掌握了该项技术,但由于多年来的大众的钳制,任何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如果不能上市销售,那这项技术也就名存实亡了。由于,绿色和平在世界范围内的狂热煽动,反对转基因技术并鼓吹有机农业——奢侈的高价农业,因而利润可观——,其后果就是限制了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研发转基因新产品的热情动力和信心,而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的转基因产业越来越成熟,并不断占据市场。作为新一代农业技术的神器,逆潮流而动的所有举动,在长时间的历史中都是螳臂当车,只不过是否已经错失历史机遇,只能由那些被煽动的蠢货们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网址: http://www.fzzwyzzz.cn/zonghexinwen/2022/1206/658.html
分子植物育种投稿 | 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 分子植物育种版面费 | 分子植物育种论文发表 | 分子植物育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分子植物育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