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分子植物育种
主办: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主管:海南省科学技术会
ISSN:1672-416X
CN:46-1068/S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
影响因子:0.803252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农艺学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高欣然)9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报告显示,生物育种产业近十年来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
近日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也提出要“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剑锋介绍,此研究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重点明晰了分子标记育种、生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发展路线、专利风险,并对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跨国育种公司的专利布局状况进行研究,研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分子育种行业的影响。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呈上升态势,中国和美国是主要专利申请国。生物育种国内专利申请中,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排在前列。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国内申请人均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排名前三位的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白剑锋告诉记者,当前国内育种资源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属于“小作坊”式的研究。同时,市场化的创新主体实力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育种科研与产业发展及行业需求脱节。
此外,承载国家“南繁硅谷”建设任务的三亚崖州湾地区专利申请量67件,目前其中31件获得了专利授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副研究员王雷表示,我国的申请人主要在国内申请了大量专利,约占96.61%。中国科研机构已经逐步开始重视生物育种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王雷说:“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机构并未‘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的海外专利布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网址: http://www.fzzwyzzz.cn/zonghexinwen/2021/1016/564.html
分子植物育种投稿 | 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 分子植物育种版面费 | 分子植物育种论文发表 | 分子植物育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分子植物育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