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分子植物育种
主办: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主管:海南省科学技术会
ISSN:1672-416X
CN:46-1068/S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
影响因子:0.803252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农艺学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种业“卡脖子”,更多是技术创新“卡脖子”。种业振兴本质上是种业科技创新提升的问题
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解决好创新主体错位问题,融合协同好各方创新要素,成为种业振兴的重要课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正成为新的风口。
据悉,《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有望近期印发实施。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从中央层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被业内视为中国种业的第三次系统性改革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短板与挑战。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长沙参加岳麓种业峰会时了解到,我国种业发展面临三大“卡脖子”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卡脖子”,如瘦肉型猪和白羽肉鸡商业化程度低,大豆、油用豆大量依赖进口;
二是生物编谱技术专利“卡脖子”,在生物编谱技术储备上与先发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商业化进程缓慢;
三是分子育种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卡脖子”,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基本依赖进口,导致科研成本高,制约品种创新效率。
“所谓种业‘卡脖子',主要不是供应链的‘卡脖子',更多是技术创新‘卡脖子'。”采访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谈到,种业振兴本质上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2021年10月20日,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收割现场? 杨青摄/本刊
夯实种业振兴基础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较突出。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种质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能有效利用的资源贫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唯有实现优良品种的自主可控,中国种业才能弥补软肋。在专家看来,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是种质资源引进挖掘不够。目前,我国拥有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居全球第二。但其中地方品种、野生种质和国外种质等数量明显偏少,且主要保存在科研单位和企业。与此同时,入库种源只有10%左右完成精准鉴定,获得育种应用,其余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作为对比,美国约四分之三的种质资源来自全球,企业是种质保存、鉴定、利用的主体,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
因此,下好种业振兴先手棋,迫切需要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种质资源。
自2021年3月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普查,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
记者了解到,新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于2019年初在中国农科院开工建设,设计保存容量150万份,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计划今年建成。新库将与现有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一起,构建系统完整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体系,为我国种业持续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供丰富的核心材料。
“不论是以矮秆资源利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还是利用‘野败'型野生稻资源育成杂交稻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作物育种的每一次突破,均离不开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说,农作物种质资源已经成为种业竞争的焦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提升协同创新合力
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看来,我国种业创新工作存在“四重四轻”现象:一是重眼前需求轻长远规划,长期系统布局不够;二是重品种审定轻场景应用,产业导向不明;三是重项目实施轻体系建设,资源配置不优;四是重种子创新轻种业创新,全链条创新不足。
“最大的短板之一是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邓小明谈到,这集中体现在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和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四大难题。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网址: http://www.fzzwyzzz.cn/zonghexinwen/2021/1201/590.html
分子植物育种投稿 | 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 分子植物育种版面费 | 分子植物育种论文发表 | 分子植物育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分子植物育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